■融媒體教育局長訪談
說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青白江區一直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代表。2013年,四川省首批19個縣(市、區)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認定,青白江區名列其中。從2013年到2023年,青白江教育站在“基本均衡”的新起點上,朝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新目標再次發力:進一步優化布局,突破“城擠鄉弱”問題,保障每個孩子都享受公平的教育;通過教師“區管校聘”“三名工程”等,解決師資配置不合理問題;通過“一校一督”“一校一品”“名校集團”等方式,在縮短校際差距的同時,促進了學校內涵式發展。
近日,青白江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魯濤做客中國教育報“融媒體教育局長訪談”直播間,分享他們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中的探索與經驗。
做好頂層設計,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
記者:最新的成都市義務教育均衡化監測結果顯示,青白江區校際差異系數從2018年的0.18縮小到現在的0.12,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推進優質均衡牽涉方方面面,需要許多部門的支持,青白江區是如何做好頂層設計、找到工作的突破口的?
魯濤:早在2019年,青白江區就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區領導任組長、第一副組長,各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牽頭解決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逐步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司其職的教育領導體制。今年3月,青白江區舉辦區級領導干部和局級主要負責同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讀書班,就如何走好民生事業“連環棋”時明確提出,要做一流的教育,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貫徹始終。
區委、區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也體現在頂層設計和經費投入上。近年來,青白江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政策文件,讓青白江教育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顯。
教育歷來就是個需要不斷投入經費的事業,青白江區對教育的投入從來沒有猶豫過。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青白江區教育經費累計投入達46.09億元。此外,還投入了16.45億元實施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持續優化學校辦學條件。去年,我們的教育經費投入較上一年增長6.78%,確保了“兩個只增不減”。同時,針對教育重點項目、重點工作,我們也會納入區委、區政府督導評估和目標考核體系,確保教育重點項目、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保質完成。
打出隊伍建設“組合拳”,破解師資不均難題
記者:青白江區抓住師資均衡這一優質均衡的核心,打出了“區管校聘”“三名工程”“交流輪崗”等隊伍建設的“組合拳”。在破解校際差距、城鄉之間師資不均的現實難題過程中,青白江區有哪些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魯濤:早在2018年,青白江區就啟動實施了三年一次的“區管校聘”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區公辦中小學全面推行編制“動態管理”、學?!岸ň幒藣彙?、教師“擇優上崗”、落聘“跨校流動”等改革舉措。目前,此項改革已實行兩輪,有效解決了8所學校被動超編、15所學校師資緊缺等問題。
與此同時,我們推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近3年有36名校級干部和中層干部參與城鄉交流與輪崗,24名城區優秀教師被提拔到農村學校擔任校級干部,選派217名優秀教師到緊缺的農村學校支教幫扶,有效緩解了農村學校名優教師和專業教師緊缺的矛盾。目前,全區14所農村學校中,有9所學校校長是來自城區的優秀骨干教師或校級干部。
在推動教師專業提升、賦能成長方面,我們實施以提升教師學歷水平為目標的在職教師學歷提升計劃,對提升到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實行以獎代補,近3年已有110余名教師完成學歷提升。我們還成立了46個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名校長們充分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共招收學員720余名,其中有農村學校教師430余名,年均開展“名師好課”、名師工作室等送教送培活動120余次,參培教師2100余名,整體提升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針對農村學校音體美專業教師不足、教師結構性缺編等問題,我們在編制配置時給予農村學校適當傾斜,破除超編學校不予補充的限制,按照“退二補一、多退少補”原則補充超編農村學校教師缺口。同時,在每年公招時優先保障農村學校對音體美教師的需求。
青白江區有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5年前沒有專職美術教師,音樂教師只有2名,體育教師有4名。如今這所學校已有專職美術、音樂教師各4名,體育教師有10名,音體美專職教師占比超過85%,學科教師結構得到極大改善。
打造“青青”組合,跨區借力超速發展
記者:今年3月6日,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政府與青白江區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深化“青青”合作推動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兩區教育局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形成“青青”組合??鐓^域合作將如何進行?
魯濤:具體來說,就是我們將與成都市實驗小學合作共建“成都市實驗小學新雅校區”,全力打造一種全新升級的合作辦學模式。通過輸出“百年實小”教育品牌、聯合培養帶不走的管理人才、踐行“奔向世界你最重要”的辦學理念等方式,致力將新雅校區打造成為一所高視野、高起點、高品質的現代化小學。
就在前不久,新雅校區的行政班子已遴選完畢。這次遴選也是我們選拔校級干部的一次全新嘗試:我們特別邀請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的教授,成都市名校長和教育專家共同組成面試專家組,對參與遴選的20名干部教師開展面試考核,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強中選適,目標是為新雅校區帶來一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校級班子團隊。同時,新雅校區也將實行“兩自一包”辦學模式:學校面向全國自主招聘優秀教師,同時實施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事管理制度,配套出臺切合學校實際的薪酬獎勵機制,這也將最大化地激發干部教師干事創業的熱情,增強學校發展動力,提高學校辦學效益。
未來,我們將以優質均衡為核心,以品牌發展為導向,努力打造“優教優學”的成都北部教育新高地。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02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tjlb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