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pfwy4"></table>
  • <pre id="pfwy4"><ruby id="pfwy4"><menu id="pfwy4"></menu></ruby></pre>
  • <acronym id="pfwy4"><label id="pfwy4"></label></acronym> <track id="pfwy4"><ruby id="pfwy4"><b id="pfwy4"></b></ruby></track>

    <td id="pfwy4"></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主動迎變 攜手向未來

    ——世界大學校長論壇觀察

    發布時間:2023-08-02 作者:本報記者 張瀅 徐倩 來源:中國教育報

    “當今世界,大學之間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7月30日,紐約大學名譽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在北京參加世界大學校長論壇時發出呼吁。

    本次論壇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主辦,以“時代變革與大學使命”為主題,共有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位嘉賓現場參會,65位世界高水平大學負責人作報告。

    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看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和“人工智能、教育數字化與高等教育未來”等五大議題,大學校長們共同探討時代變革的新趨勢,總結交流辦學治校的新經驗,肩負起大學的使命與責任,攜手應對人類發展的問題與挑戰,將對世界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和重要意義。

    高等教育與人工智能相遇,挑戰剛剛開始

    在人工智能、數字化等新技術蓬勃發展并日益滲透教育領域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如何做到與時俱進,是與會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校長邁克爾·斯賓塞表示,當前關于是否該接受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在歐洲教育界尚有爭議。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鑒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可監管性,教育領域不應當為其留有立足之地。

    “人工智能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它也會給全球帶來共同的機會?!边~克爾·斯賓塞不贊成簡單粗暴地禁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使用。在他看來,作為世界教育行業或科技行業的領導者,大學應盡可能研發出能夠進一步有效輔助教育各領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按髮W對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反饋,就是如何在規則之內發揮它最大的能量?!?/P>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影響高等教育的最大變量?!敝袊叩冉逃龑W會副會長、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軍認為,將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教育領域,實現教育從工業化向智能化、由標準式向創新式發展,將引發教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巨大變革。

    在張軍看來,智慧時代的生產關系,是以人為中心,機(教育大模型)、物(新知識)、穹(元宇宙學習空間)協同形成的生產關系?!霸谶@樣一個時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再平衡,是智慧社會給高等教育帶來的巨大挑戰?!?/P>

    “現在,僅僅是個開始?!蔽靼步煌ù髮W校長王樹國關于正視新技術革命,尤其是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革的觀點,凝聚了大多數與會者的共識:“如果認識不到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看不到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學可能就在歷史進程之中起不到引領作用,甚至會拖歷史進展的后腿?!?/P>

    主動應變、敢于擔當,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在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每一次變革都意味著要以新的維度和理念重新審視教育發展路徑。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大學該如何作選擇?

    “大學是已知與未知,歷史與未來交匯之地?!痹谥袊茖W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看來,在信息技術和高等教育深度連接與融合的背景下,大學需要堅守追求卓越、培養人才的傳統使命,更需要發揮不斷探索、開放創新的開拓精神。換句話說,就是統籌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

    “守正,是牢牢把住人才培養這個根本。創新,是把握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在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系列改革,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融通新型技術,使教育變革和科技進步相得益彰?!饼徠旎徒忉尩?。

    作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所大學、歐洲曾經的科學與文化中心,海德堡大學近年來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貫穿高等教育的“未來素養”為使命,充分彰顯古老與未來之間的張力,以應對未來社會不確定性的挑戰。該校副校長安雅·曾茲指出,未來素養對應的是批判性思維,以及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皩W生要去想象另一個未來是什么樣的,這樣有助于打破傳統思維,探索新的可能性,找到新的方案來解決復雜的問題。由此,可以減少脆弱性,提高遇到挫折的復原力?!?/P>

    在安雅·曾茲看來,貫穿“未來素養”對于大學和社會最大的益處是——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基于信息的主動的個人”?!靶乱淮贻p人需要能夠預測變化,進而主動地應對,努力實現更加平等、可持續的未來?!?/P>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從“教育的基本問題”即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切入,來回應時代變革下的大學使命,提出清華大學所堅持的價值取向,應當是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進步相統一。

    “過去,我們更重視通專結合的教育?,F在,我們更強調學生要具有全球視野,承擔非功利性的責任?!蓖跸G谔岢?,“非功利性的責任”包括三個“超越”,一是超越當下的責任,即體現文化共同體意識;二是超越本地本國的責任,即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三是超越人類自身的生命責任,即體現人和自然生命共同體意識。

    攜手解決全球性復雜問題,共創美好未來

    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危機、地緣政治……當今世界,人類社會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與會者一致認為,上述挑戰遠非單一國家所能解決。為此,學術界應當打造新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應對新的全球挑戰。

    “不同國家、不同大學、不同學科之間的密切合作,是解決全球性復雜問題的重要途徑?!敝袊叩冉逃龑W會學術發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認為,各國大學應當通過溝通交流找到合適的支點,使用合理的杠桿通過合作推動科學研究的創新和合作,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理解與交流能力的人才,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和問題,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高松指出,各國大學之間主要可以通過兩大杠桿撬動發展:一是加強科研合作與交流,尤其是跨學科合作;二是以國際化的方式共同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學生流動的全球化與日益全球化的科學相結合,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學在世界舞臺上所扮演的新的地緣政治角色?!痹阡滋A大學校長雅克·弗雷蒙看來,科學的進步是通過信息和科學數據的公開交換來實現的,全球化的大學必須共同促進全球科學家、實驗室和研究團隊加強合作。

    “當然,我們必須尊重各國的規則和做法,例如在信息共享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但是,國家的關切不應該被當作幌子,來限制知識、學生和研究人員的流動?!毖趴恕じダ酌烧f。

    “高??茖W研究帶來的解決方案,應當在更高層面得到執行?!迸c我國近年來提出的“有組織科研”具有內在一致性,馬來亞大學校長哈姆迪·舒克爾非常關注加強高校研究之間的協同性。他認為,應當建立地區間、國與國間的聯盟來加強科研協同,并以研究成果影響政策的制定。

    “學術合作伙伴關系必須超越地緣政治的沖突和界限。我們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目標,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惫返稀な婵藸栔赋?。

    論壇閉幕環節,王希勤發布《北京倡議》,號召各國大學暢通大學師生國際流動、推動科學研究開放合作、提升大學精神文化品質、加快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促進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

    “合作是歷史潮流,共贏是人心所向。面對復雜多變的不確定因素,世界各國大學校長的交往溝通比任何時候都重要。讓我們相互理解、團結協作、合作共贏!”杜玉波表示,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成立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凝聚力最強、影響力最廣的全國性學術社團組織,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愿同世界各國大學并肩前行,順應時代變革,勇擔職責使命,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02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tjlb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强奷在线墦放免费不卡_欧美va欧美va在线_五月丁香亚洲综合色_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