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pfwy4"></table>
  • <pre id="pfwy4"><ruby id="pfwy4"><menu id="pfwy4"></menu></ruby></pre>
  • <acronym id="pfwy4"><label id="pfwy4"></label></acronym> <track id="pfwy4"><ruby id="pfwy4"><b id="pfwy4"></b></ruby></track>

    <td id="pfwy4"></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讓留守兒童享有更好的家庭教育

    發布時間:2023-04-16 作者:張茂增 來源:中國教育報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些兒童的父母外出謀生,將孩子放在親人或者其他監護人家中進行撫養。由于多種原因,家庭教育成為留守兒童成長中的“短板”。在新形勢下,探索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有效對策,要以鄉村振興為契機,采取有效舉措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打造良好的空間,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父母或者日常監護人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第一,留守兒童的父母或者監護人要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引導式教育。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摒棄“讀書無用論”的認識誤區。第二,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溫暖。日常監護人也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并與他們的父母保持密切聯系。第三,關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狀況。父母以及日常監護人要時刻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想狀態以及心理健康狀況,引導他們形成優秀的性格及品格。第四,樹立教育責任意識。作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日常監護人,既不能對孩子的成長不管不問,也不能對孩子一味溺愛,要自覺樹立教育責任意識,努力為孩子的成長打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打造多領域合作的家庭教育發展機制。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可以采用多領域合作的方式,構建完善的、多領域合作的家庭教育發展機制。第一,政府部門要完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體系,結合實際制定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相關配套政策,將抓好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當作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第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合作,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引導,讓家長和日常監護人以線上或線下的形式學習家庭教育理念、學習管理留守兒童的方法策略。第三,社會各界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心和扶持。要動員社會組織、企業等社會力量,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為其提供物質與精神上的幫助。第四,村級組織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村干部要切實發揮作用,隨時掌握并關注村里各個家庭留守兒童的情況,與留守兒童的家長和日常監護人進行疏導與溝通,結合實際,搭建專門為留守兒童成長服務的工作平臺,多在村里開展孩子喜愛、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游戲和益智探究活動。

    將鄉村振興戰略與推進城鄉服務保障體系一體化相結合。鄉村振興著眼于鄉村發展,城鄉二元結構的打破有助于不同社會階層群體的流通,在實現鄉村發展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順應城鎮化步伐,破解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根本性難題。第一,推進城鄉服務保障體系的一體化發展,不斷提高鄉鎮地區的各項配套保障水平,縮小城鄉之間的服務保障差距。第二,政府部門出臺關注農民工群體的政策措施,給予農民工子女平等入學的資格,將教育公平落到實處。第三,要建立分級分類的治理模式。在不同類型的城市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為農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第四,通過鄉村振興實現勞動力資源與資本的回流,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鄉村文化建設、改善鄉村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實施農民就業創業計劃、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等措施,促進勞動力資源以及社會資本向鄉村地區的回流,吸引外出打工的孩子父母回鄉就業,在獲得收入保障家庭生活的同時,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運用信息技術拓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家庭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父母或日常監護人可以將家庭教育分為學習類、生活類、益智類和活動類,每一種類型都可以運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加以推進。第一,開展學習類的家庭教育,可通過線上形式與留守兒童進行遠程視頻,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并參與互動類智能學習活動。第二,開展生活類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長要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情況。第三,開展益智類的家庭教育,可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教育形式,提升留守兒童的思維力,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家庭教育的溫馨。第四,開展活動類的家庭教育,家長及日常監護人要圍繞留守兒童的成長,結合學校的教學要求以及家庭實際,可通過手機媒介等形式與孩子共同開展親子活動,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同時提升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16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tjlb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强奷在线墦放免费不卡_欧美va欧美va在线_五月丁香亚洲综合色_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