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pfwy4"></table>
  • <pre id="pfwy4"><ruby id="pfwy4"><menu id="pfwy4"></menu></ruby></pre>
  • <acronym id="pfwy4"><label id="pfwy4"></label></acronym> <track id="pfwy4"><ruby id="pfwy4"><b id="pfwy4"></b></ruby></track>

    <td id="pfwy4"></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打造生態勞動教育新范式

    發布時間:2023-07-25 作者:高佳薇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湖州市月河小學教育集團通過設計學校生態勞動清單3.0版,拓展生態勞動項目,構建生態勞動微課,利用勞趣周末打造家校社一體的生態勞動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勞動價值觀,培養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生態意識,讓學生成為懂生態勞動、會生態勞動、愛生態勞動的時代新人。

    2023年5月18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百什戶小學的老師在校園“開心農場”向學生講解栽種茄子秧苗的要領。通訊員 丁根厚 攝

    深入挖掘生態勞動教育形式

    學校創建與完善生態勞動教育體系。多途徑全面滲透與深度實施生態勞動教育,讓學生經歷智慧創造的勞動實踐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勞動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環保、節能、物盡其用等生態意識。

    打造生態勞動新課堂。一是學校組織專門團隊完成各年級教材中生態勞動教育類課程的梳理,讓教師明確每冊教材中生態勞動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如有一年級的《瓶瓶罐罐做花瓶》,二年級的《家庭垃圾我來分》,三年級的《制作簡易紙折扇》《我是清潔小能手》,四年級的《金屬絲便簽夾》,五年級的《制作七巧板》,六年級的《班級生活共觀察》《電子垃圾再生》等。二是將整理好的生態勞動教育內容挑選出一部分拍攝成視頻微課,包含有種植蔬菜樂趣多、我是理菜小能手、可愛的花樣餃子、生態瓶的秘密、我是“小管家”、變廢為寶有妙招等,打造“生態勞動系列微課”。

    升級生態勞動清單3.0版本。2023年,《湖州市義務教育生態勞動課程指南》印發,學校的勞動清單也再次升級,融入生態勞動內容,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以10個任務群為基本單元,分別構建符合各年段特點的生態勞動項目,從而增強生態勞動的計劃性和持續性,最終提升學生的生態勞動素養。從清單出發,進一步打造豐富多彩的生態勞動活動,以促使學生在多元的體驗中充分感受生態勞動的價值與魅力。目前這套系列微課已被浙江省選為出版課程。

    深度開展生態勞動項目。以學生勞動清單為基礎,學校梳理了《生態勞動項目菜單》,在10個任務群的基礎上,分類安排和生態勞動有關的項目。如秋天組織“桂花飄香”項目,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識桂花;第二階段是采桂花;第三階段是品桂花。與此同時,圍繞第三階段進一步探究廚余垃圾的二次利用,了解簡單環保堆肥方法,嘗試廚房綠色生態設計?;顒幼詈?,通過“生態勞動評價單”進行活動評價。通過幾個階段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采桂花、烹美食,而且能在任務群中進行生態學習,進一步理解勞動與生態學習的關系,提高對生態勞動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還根據季節時令組織下到田間地頭的勞動項目。馬蘭頭是本地的特色美食,它的生長與當地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學校組織的春風吹,馬蘭頭鮮勞動項目活動分為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有認馬蘭頭、找馬蘭頭、挑馬蘭頭三個步驟,在勞動課上,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生活中的體驗認知,從認識馬蘭頭的特征開始,知道了馬蘭頭栽培地需選擇在生態環境良好、空氣清新、水質清純、土壤質地好的地方,證明馬蘭頭是能反映生態狀況的植物。學生在大自然中尋找馬蘭頭,親手體驗挑馬蘭頭的樂趣。第二個任務通過理馬蘭頭、拌馬蘭頭、曬馬蘭頭、賣馬蘭頭四步開展,孩子們用生態的勞動和最生態的方式,保留了春天最純正、最清新的味道,初步樹立了生態健康綠色飲食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勞動觀念。未來,學校還將持續開展勞動項目實踐,如圍繞采茶、白殼筍、烏米飯、蠶桑等主題開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項目實踐,讓勞動項目在校園里遍地開花。

    依托“勞趣周末”豐富生態勞動活動。在勞動清單中,有部分內容需要準備專業的工具、素材,也需要較長的實踐時間,比如:烹飪、修理、制作等技能,放學后的時間無法滿足實踐的需求。為了解決這樣的矛盾,學校將勞動實踐與“雙減”活動整合,開展“勞趣周末”的系列活動。將部分生態勞動實踐活動通過布置周末勞動作業的方式落實,并用公眾號展示學生每次“勞趣周末”的實踐過程及成果,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多維度促進生態勞動教育實施

    構建家校社一體式生態鏈。勞動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應成為終身教育的一部分,在家庭、學校、社區、社會等各個層面實現一體化發展,進而實現全社會自覺崇尚生態文明、愛護環境與保護環境、踐行綠色生活的美好局面,助力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通過家庭學校社區間的互動,加強一體化發展,促進由知識育人向實踐育人教育新范式的轉變。在學校,借助班級勞動崗,讓學生參與花壇清理、綠植維護等活動,開展校園生態活動。在家中,依托家庭生活崗,通過勞動實踐,讓家長引導孩子通過家務勞動養成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等綠色生活方式,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悅,培育生態文明理念,讓學生在真正的勞動過程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在社會,與周邊企業、社區、家庭積極開展合作,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開展綠色生產綜合實踐學習與調研,感受企業的生態價值理念與社會責任。如:湖東校區學生參觀水利局,了解污水治理的環保知識;吉山校區學生參與街道垃圾分類宣傳和實踐活動;浮玉校區參加社區彎彎腰行動等。

    升級多維度生態勞動評價體系。過程性評價是以注重評價對象發展過程中的變化為主要特征的價值判斷。在開展各類勞動活動中,會產生一些過程性的材料,這些材料的積累過程也是評價的過程,是學生逐步提升勞動素養的印記,能夠促進學生勞動意識的建立。學校結合生態勞動教育推出學生勞動成長檔案袋,讓孩子們能在材料積累的過程中見證勞動能力的成長。而且,檔案袋都是學生自己利用環保材料制作而成,用生態的行動保護生態。學生自己設計制作檔案袋,記錄成長,這也是生態勞動教育評價的特色。

    為了檢驗學生每月的生態勞動成果,學校設計了每月生態勞動評價單。評價包含5個方面的內容:勞動類別、勞動任務群、勞動項目名稱、勞動成果或心得體會和評價指標。學生每月從《生態勞動主題教育活動清單》中的10個任務群出發,自己選擇生態勞動項目進行實踐,并在月末做好評價,保存好任務單,放入勞動成長檔案中。評價指標中,三顆星為優秀,兩顆星為良好,一顆星為合格,進行自我評價。每月勞動評價單的勞動類別和任務群不同,評價指標也不同。同時,還設有階段性的生態勞動評價表、終結性評價等,通過多元多維的評價,促進學生完成生態勞動主題教育活動清單的內容,提高生態勞動技能和勞動意識,將生態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高佳薇 作者系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6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tjlb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强奷在线墦放免费不卡_欧美va欧美va在线_五月丁香亚洲综合色_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