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pfwy4"></table>
  • <pre id="pfwy4"><ruby id="pfwy4"><menu id="pfwy4"></menu></ruby></pre>
  • <acronym id="pfwy4"><label id="pfwy4"></label></acronym> <track id="pfwy4"><ruby id="pfwy4"><b id="pfwy4"></b></ruby></track>

    <td id="pfwy4"></td>

  • 首頁>檢索頁>當前

    種好民族高校國家通用語言教育“責任田”

    發布時間:2023-07-21 作者:雷富英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門部署,強調要“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提高民族地區、農村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主體在學校,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作為一名民族高校語言文字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應有的使命與責任。

    2016年,青海民族大學教師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為推普工作送教下鄉。雷富英 供圖

    堅守初心課程育人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持學校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基礎陣地?!闭n程是最微觀的,但是解決的卻是最根本的問題,高質量的課程不僅關系著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培養和品格養成,影響到學生成人成才的方方面面,更是師生聯系和交往的紐帶,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基本保障。我在青海民族大學從事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教學20余年中,把守好課程建設“主陣地”,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種好民族高校國家通用語言教育“責任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己任,圍繞目標達成、教學內容、組織實施和多元評價需求進行整體規劃,在砥礪“四準”上下功夫,即找準課程目標、把準教學內容、盯準課程實施、瞄準課程評價。

    找準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準則,確定國家通用語言課程目標,要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青海民族大學現有的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占在校學生的55.32%,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既是憲法規定的責任,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依據民族高校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制定課程目標,我主教的小學教育專業遵循青海省小學教育實際與教師成長的基本規律,培養的師范生是熟悉民族地區小學教育專業且能夠勝任小學學科教學的教師后備力量。在課程建設方面,我們聚焦“會教和會學”,從教師的角度考慮,教育活動需要考慮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的問題,落腳之處是教會;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教育活動則需要考慮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的問題,落腳之處是學會。師范生作為未來教育事業的儲備軍、主力軍,不僅自身要學會普通話,在學習中面對知識點多、邏輯性強的語音知識還要會學;師范生在教育見習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小學生說普通話、書寫規范漢字,在教的過程中更要結合語言學、教育學專業知識會教普通話和規范字,成為一名合格教師不僅自身要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更肩負著教育引導學生學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神圣使命。

    把準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依據語言學科前沿動態與社會發展需求動態更新知識體系,契合課程目標使課程內容結構符合學生成長規律。我在講授“現代漢語基礎”時,教材選用的是邢福義、汪國勝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漢語》,教學內容圍繞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增加了“語言與國家安全”“小學拼音教學設計”等內容,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用于分析與語言文字相關的社會熱點,啟發、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分析語言現象背后的語言規律,在說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激發民族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堅定文化自信。民族高校師范生自身需要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的職業特點注定了教師語言是用標準或比較標準的普通話表達符合教育、教學要求的專業語言,普通話能力和漢字書寫規范能力是師范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課內課外相結合、線上線下相促進,講語音時采用“小學拼音與《漢語拼音方案》之比較”探究式學習,講“現行漢字”內容時布置3500常用漢字規范化書寫的學期作業,設定下限,每個漢字按照筆順一筆一畫最少寫兩遍,不設上限。學生根據自己漢字筆順書寫實際酌情自定。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和訓練,大大增強了成就感。

    盯準課程實施。課程實施不僅僅是教師教的過程,更是學生學的過程。國家通用語言課程教學過程應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創新教與學模式,因材施教,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需要識記的語言學基礎知識,我采用蘇聯學者沙塔洛夫提出的“綱要信號”圖示法,即在上課時用一種直觀圖表,把需要學生掌握的課程內容用文字、符號或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記憶和聯想能力;對需要理解的語言規律,我采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參與式教學設計,從認知發展規律、語言發展規律、教育教學規律三大規律出發,立足民族高校大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平等地參與學習。教學過程中采用“討論+現象剖析”“案例+研究學習”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潤物細無聲地實施課程思政,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些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打破了課堂沉默狀態,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提高了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也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走出了高耗低效的誤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養成自覺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習慣,為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瞄準課程評價。從“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兩個層面對課程進行多角度、全過程、多元化評價。課程開始推薦參考書目,強化學生閱讀量,提升課程學習的廣度;課程進行中以過程性評價包括3500常用漢字規范書寫、繪制語音知識思維導圖、小學識字教學設計等,具體說明每項任務的要求及時限,線上線下與口頭書面作業相結合,及時督促檢查學生的學業完成情況并進行指導,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課程結束時結合學生學習評估結果(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學習過程數據,采用閉卷考試多角度、全過程地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網絡平臺收集問卷調查、討論區留言等方式收集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課程學習的體會和收獲,每次結課我收集到較多的話題是“大學學習拼音獲得的新認知”“了解漢字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等。

    探索創新科研引領

    教育者先受教育,傳道者明道信道。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應該是要有一潭水?!弊鳛楦咝=處?,要提高對語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深入把握語言文字作為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資源、戰略資源的深刻內涵,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提升到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語助力強國的高度,以科研為引領,夯實專業基礎,加強民族高校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和推普育人實踐。

    努力學習,夯實理論素養。中國教育發展日新月異,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終身學習既是自覺也是自律。語言文字工作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和全民性的特點,作為語言學教師更應砥礪深耕、履踐致遠。我的學習主要是自學和培訓,通過自學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水平。認真學習領會黨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和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服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推廣普及的若干意見》。業務知識方面不僅要加強語言學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拓展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心理學等教育學知識。珍惜每一次培訓機會,以百分百的熱情投入學習。在參加的培訓中,國家語委舉辦的第29期中央普通話進修班和第68期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培訓考核班是最嚴格也是收獲最大的,這些培訓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師資力量,授課教師既有老一輩語言學人,也有中青年優秀學者,堂堂都是精品課,參加完培訓讓我深刻感到學無止境,勤則可達。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中的普通一員,我要跟隨前輩們的腳步發現光、追隨光、成為光、散發光,照亮后來者前方的路,不斷夯實理論素養,并且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民族高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中運用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積極探索,創新教育實踐。2018年,我帶隊師范生赴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頂崗支教,在支教的過程中我在一次次聽課評課、一次次教學指導和檢查過程中見證了支教學生們從初上講臺的緊張和膽怯,到再上講臺的淡定和從容。當地一個小學生稱我為“老師的老師”,這句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我的學生們猶如草原上的草籽、鄉村的油菜花,4年后他們會扎根在青海農村牧區,成為一名小學教師教育自己的學生。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用當地一所小學教師的話說:“民大的老師對你們的學生好,你們支教的學生把我們的學生娃教得好!”正是去基層鍛煉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不能僅滿足于上好課教好學生,更要以科研為引領,走教科研培一體化之路。以科研為引領、課程建設與教學研究齊發力,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我主講的“現代漢語基礎”和“普通話與教師語言”,均為校級一流課程。我主持完成“民族高校國家通用語言教育課程思政實踐研究”等5項省部級課題,發表了6篇文章。

    不斷進取,學思踐悟貫通。在完成青海省語委課題——“中華經典誦讀與民族高校育人途徑研究”過程中,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以經典誦讀為推普育人切入點,讓學生在經典誦讀活動中鍛造人格、塑造品德、提升人文素養,夯實專業基礎。我每周開展一次“閱讀經典讀書交流活動”,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高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課程融入(國家通用語言課程思政)、打造社團(組建學院經典誦讀小組)、以賽促學(連續三年參加“誦讀中國”比賽)、提升水平(提高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以文育人(增強師范生文化自信)的教育路徑,持之以恒地開展訓練并取得實效:2021年,我指導學生參加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省教育廳主辦的青海省首屆“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藏族學生獲得全省高校組第一名、團隊獲得第二名和優秀獎的好成績,本人獲得“優秀指導教師”和教育部、國家語委舉辦的第三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優秀組織獎(個人)。

    銳意進取譜寫新篇

    當前,青海省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普通話普及率與全國平均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學校主陣地作用發揮得也不均衡,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推普機制不健全。新時代,高校要通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認識、強化學校主陣地功能發揮、健全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推普機制,推動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教育高質量發展,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高地,努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認識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截至2020年,青海省普通話普及率為76.31%,距離“十四五”末全國普通話普及率要達到85%的總體目標還有一定距離。高校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不能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僅僅局限于說標準普通話、寫規范漢字層面上,更要站在夯實高質量教育發展的語言文字基礎上來認識這項工作的基礎性和先導性;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來認識這項工作的全局性和戰略性;要站在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立足于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維護國家主權的高度,深化認識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會之變驅動語言文字事業之變,高校要促進大學生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學習能力。大學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受網絡語言、影視傳媒的影響較大,語言污化、語言糾紛及重要語言輿情事件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交際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為人處事的方式。加強高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要實現兩手抓,一方面,要注重大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水平提升。規范、引導大學生適度使用網絡語言,規范交際用語,閱讀經典文獻,增加文化底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關注大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在專業培養中通過開設“寫作”“漢字規范書寫”“中國文化概論”等課程,強化學生書面寫作、漢字書寫,促進語言文字規范使用,提升文化審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教師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的核心力量,要充分發揮教師在促進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高質量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這一階段也是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最佳時期,是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高效時期。教師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的關鍵力量,民族地區教師既是國家通用語言的學習者,又是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傳承者,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至關重要。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的鏈條上,高校應積極與中小學、幼兒園、地方政府等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協同推普育人,積極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結對幫扶、應用監測等教研科研活動,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高質量發展。

    (雷富英 作者系青海民族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6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tjlb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国产强奷在线墦放免费不卡_欧美va欧美va在线_五月丁香亚洲综合色_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