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表彰大會,授予首都師范大學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178個單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集體”稱號,授予杜琪方等294名個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個人”稱號。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以來的首次表彰大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多年來,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鄉村振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服務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5月31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恒昌店巷小學軟筆組參賽學生在進行書寫比賽。通訊員 丁根厚 攝
強語興教、培根鑄魂,通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取得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成就。截至2020年底,全國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創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多語言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成功典范。
在祖國西北邊陲新疆阿克蘇地區,有這樣一所小學——新疆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少數民族孩子占99.5%,因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推廣,讓孩子們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腳下有力量。作為民族地區農村學校,辦學20年來,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始終堅持國家標準,全面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做到“教、學、研、評”系統推進,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廣泛增進“五個認同”;深入實施青少年“筑基”工程,讓少數民族孩子從學?!白叱鋈ァ?,20年來,從這里畢業的300多名學生經過初中高中的學習后,順利考入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讓一批批為興疆固邊服務、能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不斷成長。創辦“中華文化大院”,開展京劇、舞龍舞獅、中華經典誦讀、中華傳統技藝教育活動和設置課程,讓各族青少年在耳濡目染、親身實踐中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五個認同”在心中深深扎根。
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這樣一位一線教師,用專業和實干踐行推普使命,她就是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農柳。作為自治區普通話水平測試專家,從教18年,農柳一直為推廣普通話、消除語言隔閡、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而努力。為了幫助偏遠山區普通話表達有困難的學生,她每年定期開展普通話公益講座,訓練他們的普通話發音技巧。通過“好聲音,練出來”的公益講座活動、“感黨恩·跟黨走”紅色詩歌朗誦技巧公益講座,許多普通話發音不標準的學生從不自信、不敢開口,逐漸愿意說普通話,普通話講得越來越標準。農柳多次為自治區普通話水平測試站、廣西電網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廣西的高校等單位提供考前培訓和考評支持。近5年來,農柳參與組織近2萬人次普通話水平培訓和測試,參測學生的普通話達標率超過85%。
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教育局聚焦做好語言文字發展規劃,強化“語言文字工作的基礎在學?!?,通過統籌安排、系統部署、凝聚合力,更加有效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列為教師業務考核、師德師風建設和教育督導檢查的重要內容;全面實施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專項計劃和“起始年級家長普通話培訓”計劃,全縣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9.03%,實現了學前階段學生全部會說普通話的目標。全縣中小學校立足實際,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開展了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系列活動,并與學校德育、智育、美育有機融合,持續提高師生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應用能力。同時,學校對社會的廣泛輻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過去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座橋梁得到了改觀,正在加快實現“書同文、語同音、人同心”的“語言夢”。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以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向教師、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干部、語言文字工作者等重點人群實施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培訓計劃成效顯著,共統籌開展了三大類20項示范培訓,帶動地方累計培訓超過千萬人次;組織動員青年力量,開展推普志愿服務,2000多支高校大學生團隊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線。2021年,教育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語委聯合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針對民族地區、農村地區以及普通話普及率已達到85%的省份和基礎較好的城市地區等,提出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具體舉措。
在區域層面,推普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111個縣(市、區)完成評估任務,在各市全面啟動縣域語言文字規范化鄉村建設,掀起了新一輪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熱潮?!拔覀兠磕甓纪ㄟ^開展推普公益課堂、農民普通話夜校班、‘小手拉大手’孩子帶動家長共同學習普通話等方式,幫助當地部分有語言障礙的群眾掌握普通話交流的方法?!睆V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原駐村第一書記吳桂彬回憶說,正是因為加大了對鄉村教師、基層干部和青壯年農民的普通話培訓力度,41.82萬農村人口在致富路上享受到了“語言紅利”。
學校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中不斷探索。有數據顯示,2020年,首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中的50所高校,發動了1400余名師生,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的5200多名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進行為期近4個月的在線輔導培訓,助力當地教師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進而助力他們更好地服務當地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如今,北京大學等122家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貴州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策劃了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鄉村建設發展的主題項目,實現多角度推動鄉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的有益探索;鼓勵學生結合專業,大力開展貴州特色農產品推介技能提升訓練,尤其是大量播音專業學生參加直播帶貨培訓,為推動鄉村振興、助力“黔貨出山”培養儲備實用型人才。
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每個人的力量都不可忽視。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教授楊亦鳴,曾先后受邀參加過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和相關文件起草討論工作,榮獲了這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個人”稱號。他自2018年開始,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團隊,利用各種假期深入19個國家級貧困縣143個深度貧困村開展調研。2019年起,連續4年受教育部委托組織全國大學生“推普”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共動員組織全國各高校2000多支團隊、2萬余名大學生報名參加。2020年,又負責全國普通話普及率調查中3000多名調查員培訓及全國10.3萬戶家庭抽樣調查。年過七旬的楊亦鳴教授感慨地說:“一生與語言結緣是自己的幸運,也是幸福?!睆倪^去深度參與世界語言大會籌備工作、參與新時期全國普通話普及率調查方案研制,再到投入推普攻堅和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楊亦鳴無怨無悔,并由衷表示:“作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高校教師要‘心有大我’,不僅要把論文寫在象牙塔里,在國際學術界發出中國聲音,也要腳踏實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這篇大文章?!?/span>
令人欣喜的是,民族地區推普攻堅行動、農村地區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普及行動,如今成效突出。普通話在提高勞動力基本素質、促進職業技能提升、增強就業能力、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持續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依托數字化賦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的速度顯著提升
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語言文字信息化、數字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語言文字數字化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的效率變革。
數字化讓推普方式更加多元。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三處充分開發利用“藏譯通”手機APP、抖音、微信公眾號和工作群等新媒體平臺,采取開設“每周一學專欄”“直播帶學”等方式,推進線上線下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區村“兩委”班子成員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比例由67.8%提高到79.69%,村主干工作者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比例由51.9%提高到89.8%,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數字化讓推普靶向更加精準。近3年來,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副處長阿不來提·托合提利用線上技術,精準對接民族地區教師需求,優化課程結構,親自遴選專家創新培訓方式,為民族地區教師送上了“對口味”的培訓。3次民族地區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和教研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線培訓、4次送培送教活動,讓2300多人次的教師受益?!白尭嗪⒆酉硎艿絻炠|教育,打牢各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阿不來提·托合提的內心所盼正在加速實現。
數字化匯聚更強的社會力量。在此次表彰會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被評選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集體,引起了與會者的高度關注。從2004年開始,科大訊飛開始承擔國家語委“十五”重點科研項目,項目的主要成果“智能口語評測技術”于2006年1月通過鑒定,目前已在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得到應用,累計測試考生超過7000萬人次。2019年,科大訊飛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共同簽訂的“推普脫貧攻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研發的“語言扶貧”APP,已在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廣泛應用,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認讀常用規范漢字,掌握日常生活用語,目前服務118萬用戶。與此同時,聚焦內蒙古、新疆等重點區域,打造民族地區智慧教育新模式,通過構建標準化的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環境,實現師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提高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前,科大訊飛又在積極參與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建設,將為推動教育和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作更大貢獻。
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數字化賦能的強勢已來。國家語言資源服務平臺——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自2019年上線以來,為國內外中文學習者提供了優質學習資源和智能化學習路徑,覆蓋了183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萬用戶。數字賦能服務國家戰略的力度加大,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力度進一步加大,機測已經達到7245萬人次,“語言扶貧”APP等學習資源平臺得到較好利用,“語言文字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工程”得以實施。2023年3月,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正式在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開館上線,一期建設包括語言國情、發展演變、經典傳承、語博書屋、語博學堂、語言智能、主題展覽7個主體板塊,以及數據庫、視聽館、互動體驗館3個資源模塊。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化建設也得到了全面加強,雙邊和多邊語言文化交流活動也日益密切,為提升中文國際影響力貢獻了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語言文字事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和全民性的特點,需要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近些年,相關部門與教育部協同起來,凝聚了工作合力,增強了工作實效,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作出了卓著貢獻。“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明確要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新征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作出的戰略性部署。語言文字戰線要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切實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在高質量發展、服務自信自強、數字化賦能、大格局構建上下功夫。積極落實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表彰會視頻講話中指出的“希望30個國家語委委員單位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強化合作,協同推動語言文字事業的創新發展”。(文/本刊記者 吳紹芬)
《中國民族教育》2023年第6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ytjlbz.com All Rights Reserved.